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NFI
动态
出版物
赵志宏:我国绿色金融应守正出新
时间:2016-09-09 作者:赵志宏

NFI创始理事 

  您知道吗?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了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您知道吗?刚刚闭幕的G20杭州峰会上,首次被引入讨论的绿色金融议题正引发全球热议,一个开放、发展的绿色金融世界将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然而,您知道吗?我国绿色金融需要从对外服务和对内运营两方面守正出新。

  一、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在标准执行上坚持“守正”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化程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对应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坚持绿色金融的标准执行,需要在坚持执行上述标准内涵的同时,在外延上同步关注对外、对内两个层面:对外是指金融机构如何通过经营行为,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对内则指金融机构自身绿色运营,可持续发展。

  从对外层面看,当前国内“绿色金融”实践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碳排放权交易等内容,大都采纳赤道原则的标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仍是以信贷为主,绿色保险与绿色证券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试点后将在全国启动。具体来说:绿色信贷效果显著,截至今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绿色证券快速发展,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已发行120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占同期全球发行量的40%;绿色保险起步追赶,2015年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24.21亿元,同比增长7.52%;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即将在全国启动,截至今年3月9日,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累计成交量约4854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近13.8亿元,我国已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二、目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行为偏于“重外轻内”,商业银行自身运营亟待向绿转型“出新”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积极实践,发展迅速。首先,从对外方面看,商业银行通过绿色信贷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兴业银行在国内首先推出排污权抵押贷款、碳资产质押贷款等服务,到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已经为六千多个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累计投放绿色金融融资超过9千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不良率仅仅是0.47%。浦发银行推出《绿创未来——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2.0》,形成了覆盖低碳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其次,从对内方面看,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经营的低碳环保,打造资源节约型银行。工商银行2015年通过短信发送客户账户余额变动提醒250亿条,缴纳电信费用10亿多元,2016年该行通过业务创新,将全行客户账户余额变动提醒短信迁移至“融e联”客户端后,不仅解决了仿基站假冒信息对客户的干扰,同时也为该行每年节约10亿多元的电信成本,显著提升了经营管理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成效明显,国内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实践方面还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客户行为变化迫使商业银行自我突破。随着中国经济线上化程度的持续提升,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18.3万亿元,客户行为发生了巨大改变:个人消费金融需求已从B2C转向C2B式的大众客户化定制,企业经营金融需求从B2B转向B4B式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迫使商业银行需从金融服务供给端进行自我突破、适应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演变趋势。二是重外轻内,对自身经营的低碳环保关注不足。目前文件、媒体中所说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赤道原则,多指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对外方面的实践,而对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低碳环保等内在方面的探索,关注不足。大多数银行缺乏企业级业务架构和IT架构设计管控,一个银行内部就有成百上千个竖井式信息系统,且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生态体系的扩展仍在不断高速跨界交叉衍生,流程、数据、信息系统非标、粗放、低水平扩张,缺乏集约化整合,在从低碳环保角度降低运维成本亟待补课。三是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不完善,亟待创新。除了兴业银行推出了小部分绿色租赁和绿色信托服务外,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主要途径还是绿色信贷,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针对环保企业融资上市及个人消费需求的绿色服务亟待创新。

  三、绿色金融“守正出新”之道、法、术

  面对上述挑战,要求商业银行坚持遵循绿色金融标准的同时,能够以“快速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为目标,以“降低自身运作成本、提升绿色服务效率”为原则,探索绿色金融运营新模式。

  (一)绿色金融“守正出新”之道

  绿色金融“守正出新”之道即通过“精益化”和“精细化”,提升金融运营的绿色水平。其中,精益化是从金融企业外部客户视角来看,是指“绿色数字普惠精益服务”,即支持普通大众消费者客户化定制金融服务,支持为中小企业客户定制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精细化”是从金融企业内部视角看,能够不断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智能分析基础上的实时感知和响应金融服务。

  (二)绿色金融“守正出新”之法

  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智能分析基础上的实时感知和响应金融服务,需要以可接受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合理的运营消耗来进行。譬如,已有商业实践证明,遵循“业务需求模型化、模型驱动开发”的原则,建立标准化、组件化的服务系统,可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进行智能分析决策。企业级业务模型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模型具有结构化、标准化、一体化和组件化等特点,不仅达成企业级、跨领域复用,更有利于低成本、高效率的感知和响应客户需要。例如:某商业银行在采用企业工程重构IT系统之前,有8000种产品、1.2万个业务流程、几千个信息系统,而且还在不断扩展,跨部门、跨界服务成本不断增加;采用模型化创新后,形成全行统一的业务视图和客户服务架构,跨部门、跨界协同成本不断降低,客户需求响应效率不断增加。

  具体而言,业务模型包括分别建立并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流程模型、产品模型、数据模型和用户体验模型,为“业务需求模型化、模型驱动开发”提供有力支撑。业务模型将渠道、产品和客户这些引起变化的因素剥离出来,定义为变化因子,业务模型因此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通过与技术架构进行对接,可以更低成本、更灵活、更快速的实现客户变化的需求。以新渠道需求为例:一个标准化的业务模型不仅支持现有渠道,同时也支持未来的新兴渠道,当客户有新渠道需求时,银行可快速调整业务模型中业务规则以适应新需求,而业务模型的变化可直接触发并驱动组件化的系统开发,从而实现客户需求的快速满足。如果银行基于组件化业务模型建立了产品工厂,就可以像汽车生产流水线一样灵活快速装配产品,这个流水线是稳定的,根据不同的客户个性化定制需要,它的产品零配件可以适时的装配到流水线上的恰当位置。由于在创新过程中可以大量复用原有零部件,可在大幅度降低IT开发、运维成本的同时,提升创新效率,这是典型的绿色金融运营方法。

  (三)绿色金融“守正出新”之术

  “因客而变”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快速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为百姓提供更实惠的金融服务。众所周知,互联网颠覆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商业银行通过追随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模式,不仅实现金融服务去网点化、场景化发展,也实现了普惠金融绿色突破。但单独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渠道创新已难以满足商业银行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胃口,日趋成熟的金融科技为绿色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驱动力。

  金融科技如何驱动“精益服务”?金融科技涵盖区块链、物联网、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及VR等范围,它将带来创新业务模式、重塑商业格局等诸多改变。以区块链为例,众所周知,区块链具有三大颠覆优势,即:互信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记录和智能合约,据麦肯锡分析,采用区块链后,跨境支付与结算将可摒弃中转银行的角色,实现点到点快速且低廉的跨境支付。经测算,从全球范围内看,区块链应用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后,每笔交易成本将从约26美元下降到15美元,可节约下来的约75%为中转银行支付网络的维护费用,25%为合规、差错调查及外汇汇兑成本,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使银行与客户共同受益。可以预测,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创新应用后,必将为发展普惠金融带来新机会,同时也将助力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

  看完此文,您是否也认同这样的建议——我国有关金融智库就绿色金融运营开展专题研究,持续发挥我国在世界绿色金融创新之道法术上的引领作用。

(作者赵志宏系NFI创始理事。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NFI及作者所在机构意见。)